职场潜规则:没人告诉你,却天天在发生

21 八月, 2025

"这个bug你处理一下。"

昨天下午,一个研发,把他负责的未处理的bug 直接指给我。

更离谱的是,这还是那个前几天问我"这个 bug 怎么解决"的研发。

那会儿,我一眼就点出问题关键,还顺手给了排查方向。结果他现在转手就把 bug 推给我。

我忍不住截图发给领导:
"这个 bug 给用户补充数据就能解决,研发完全能处理,怎么还要流到测试这里?如果是代码缺陷,研发改完,测试回归,但补数据没必要非得测试吧?"

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一个扎心的真相:
职场里有很多规则,没人会直接告诉你,但你要是不懂,就只能吃亏。

会议上的"幺蛾子"

其实这已经是昨天第二次让我无语了。

上午我刚拉着研发和产品开了个会。
本来想着,周六我辛辛苦苦整理的需求用例场景,大家一起过一遍。

结果呢?整整两个小时,研发写错场景,产品漏缺场景,中间还临时冒出来好几个附加需求。
我当时心里直冒问号:要是没人把关,这场景能出多少幺蛾子?

有时候看到有人拼命兜底,结果旁人却轻描淡写,甚至觉得理所当然。

这就是职场的潜规则。

潜规则一:谁好说话,谁就成了"好用的傻子"

在职场里,很多事儿没人明说,但大家都心照不宣。

就拿"甩锅"说。
锅不可能凭空消失,它只会从一个人头上,飞到另一个人头上。

研发最怕改需求,产品最怕被打回票,测试最怕接手那些"不属于自己"的问题。
可最后呢?谁好说话,谁就成了那个"好用的傻子"。

你说你认真负责,别人就觉得你能兜住。
你说你多帮了一把,别人就习惯性地把锅往你这儿扔。
到最后,你发现自己忙得团团转,但功劳不是你的,责任倒全压你身上。

所以啊,你的好脾气,往往就是别人偷懒的借口。
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感受?

潜规则二:能者多劳,最后常常是能者累死

这次的 bug,本质上研发不是不会补数,而是懒得动手。
因为他知道:"反正测试也能做,而且她做得快。"

这就是典型的"能者多劳"。

我有个同事,当年刚入职的时候特别认真。
别人需求没梳理清楚,她主动帮忙补场景;别人数据没准备好,她主动写脚本。

时间一长,大家都觉得:这些事儿,本来就该她做。

后来项目出问题,她加班到凌晨,结果领导一句话:"她平时都做这些,怎么这次没兜住?"

你看,帮一回是情分,帮两回是习惯,帮三回,就成了理所当然。
所以,不是说不能帮忙,而是要让别人明白:这是我的善意,不是我的义务。

潜规则三:声音小的人,最容易被忽视

还有一条更隐蔽的潜规则:谁的声音小,谁的存在感低,谁就更容易吃亏。

就像测试岗位。
很多人觉得,测试只是点点点,谁都能干。可真到问题爆发的时候,大家才知道测试是最后一道防线。

但偏偏,这个角色最容易被忽视。
一个功能上线了,产品和研发可以邀功;出了问题,第一反应就是"测试怎么没测出来"。

所以,在职场里,你光有能力不够,你还得会"发声"。

不是让你天天邀功,而是要让别人知道:
这件事为什么是你兜的,这个结果为什么不是你一个人的锅。

是不是感觉很多时候,我们都在默默承担,但功劳却被别人拿走了?

潜规则四:不会拒绝的人,永远在替别人买单

很多人总觉得:只要踏实做事,总有人能看到。

但现实是:职场不是小学班级,老师不会每天给你打分。
这里的规则是模糊的,责任是流动的,你不替自己争取,就只能被人分配。

有句话很现实:
你若不设限,别人就会无限索取。

所以我现在的做法是:

遇到不合理的事儿,该发声就发声。就像这次,我直接截图给领导,让问题透明化。
界限要立清楚。不是谁甩过来,我都接,能做的不等于该我做。
更重要的是,要学会"留痕"。邮件、截图、文档,能留证据的一定留。因为在职场里,记性不如证据好使。


写在最后

写到这儿,我想问大家:
你在工作中,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?
比如本来不属于你的活儿,最后硬是被推到你这儿?
又或者,出了问题,大家都在躲,最后是你默默兜底?

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,别怀疑,这就是职场里的潜规则。

我们能做的,就是在认清现实的同时,学会保护自己。
因为规则不会变,但你能变得更清醒。
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
在职场里,别害怕被人说"不好说话"。因为真正"好说话"的人,往往都在替别人买单。


推荐一个内部隐藏资源搜索群: @lovouchat333
欢迎投稿(技术分享、原创教程)至本站机器人: blog#mige.eu.org
AD友链:①枫铃网 ②Ripncn's blog ③O520 ④情兽文学 ⑤枫铃社区 ⑥在线网盘 ⑦xongyi blog ⑧免费空间 ⑨枫铃社区



0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