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别设置h5ai云盘登录密码和webdav登录密码的操作

02 八月, 2023

基于神雕回复,取消h5ai登录密码和取消webdav登录密码的操作

1.取消h5ai登陆密码:

vi /etc/nginx/locations.d/h5ai
将后面两行删掉即可:
auth_basic "admin"; auth_basic_user_file /etc/nginx/passwords.list;
最后重启一下nginx服务
nginx -s reload

2.取消webdav登录密码

vi /etc/nginx/sites-available/nginx_webdav
将后面两行删掉即可:
auth_basic "admin"; auth_basic_user_file /etc/nginx/passwords.list;
最后重启一下nginx服务
nginx -s reload

以上可以看出,账号密码的逻辑就是,在一个××.list文件中,用加密方式写入一个账号密码。
WebDAV和h5ai服务器配置时,配置文件里指定一个××.list文件,将该文件作为开启界面时候的匹配密钥。
当我们进入WebDAV或h5ai网站时,输入的账号密码和指定的××.list文件加密的账号密码匹配上就放行。

由此可以得出,我们能任意配置WebDAV和h5ai的账号密码,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是独立的。

可以这么操作,passwords.list这个文本可以复制多份,每一份名称不同,然后使用"修改密码的命令"往里面写入账号密码,之后在h5ai和webdav的配置文件中指定该文件。

具体实施演示:
1、先复制一份passwords.list,改名为xinmima.list
(注,文件的复制重命名等可以打开主页的Alist云盘,进入/etc/nginx/locations.d/下操作,和Windows一样的图形界面,甚至可以下载到电脑,记事本改好后再上传回该目录)

2、上一步只是复制,以及改复制的文件名。记住改的文件名!!!,我这里是xinmima.list
打开盒子的终端,运行以下命令(比如我想设置账号为:fawaizhangsan,密码为:748748)记住新的文件名叫xinmima.list
第一个命令改名字,改文件名,回车运行

echo -n 'fawaizhangsan:' | tee /etc/nginx/xinmima.list
第二个命令改文件名,回车运行
openssl passwd -apr1 | tee -a /etc/nginx/xinmima.list
会显示让你输入新密码,输入748748回车运行
再确认一下密码,输入748748回车运行

3.第二步配制好了账号密码的文件,第三步改webdav的配置文件。
参考取消密码的操作,进入配置文件

vi /etc/nginx/sites-available/nginx_webdav
将最后一行的"passwords.list改为"xinmima.list"
auth_basic_user_file /etc/nginx/passwords.list;
那个"admin"不要动,那个应该是说,账户有管理员权限
切换英文输入,按esc,输入:wq保存退出。

重启一下程序生效

nginx -s reload


 

Cloudreve3.5.3 armv7版本 适用hi3798mv100

告别Docker版Cloudreve,使用可执行文件启动Cloudreve

下载地址1(电视盒,仅ipv6):http://zxwy.ml:5212/s/w0uw?password=ub02w3
下载地址2(蓝奏云盘):https://wwvz.lanzoue.com/b02e00owd 密码:30g9

使用方法

  1. 新建文件夹 mkdir cloudreve3.5.3 && cd cloudreve3.5.3
  2. 下载整合包 wget http://zxwy.ml:5244/d/Cloudreve-dev/cloudreve3.5.3-armv7.zip
  3. 解压整合包 unzip cloudreve3.5.3-armv7.zip
  4. 启动主程序 ./cloudreve

进程守护

  1. 编辑文件 vi /usr/lib/systemd/system/cloudreve.service i
  2. 文件内容
    [Unit]  Description=Cloudreve  Documentation=https://docs.cloudreve.org  After=network.target  After=mysqld.service  Wants=network.target    [Service]  WorkingDirectory=/root/cloudreve3.5.3  ExecStart=/root/cloudreve3.5.3/cloudreve  Restart=on-abnormal  RestartSec=5s  KillMode=mixed    StandardOutput=null  StandardError=syslog    [Install]  WantedBy=multi-user.target
  3. 保存退出 [Esc] :wq
  4. 重载配置 systemctl daemon-reload
  5. 启动守护 systemctl start cloudreve

其它CPU架构可参考以下文档自行编译(直接复制的云盘文档)

Markdown文档请点击右上角眼睛图标渲染查看 文档版本v1.0_20221213


安装Golang环境

  1. 进入Golang官网下载页 https://go.dev/dl/
  2. 下载对应服务器架构的安装包,上传到服务器
    注:ARMv7兼容ARMv6,Cloudreve要求Go版本>=1.18
  3. 执行以下命令(参考 https://go.dev/doc/install)
    tar -C /usr/local -xzf go1.19.4.linux-armv6l.tar.gz  export PATH=$PATH:/usr/local/go/bin  source $HOME/.profile
    注:把压缩包名改成你下载对应架构的
  4. 检测Golang是否正常运行
    执行 go version
    如果正常会输出类似 go version go1.19.4 linux/arm
  5. 安装完成
    ***

    备注

    执行命令前请切换至root用户,否则可能因为权限不足出现各种问题

Markdown文档请点击右上角眼睛图标渲染查看 文档版本v1.1_20221213


编译Cloudreve 前置条件:安装Golang环境

  1. 下载文件名为Cloudreve.zip的编译包,上传到服务器
  2. 直接解压 unzip Cloudreve.zip
  3. 进入Cloudreve文件夹 cd Cloudreve
  4. 编译 go build
    注:国内服务器请设置Goproxy:export GOPROXY=https://proxy.golang.com.cn,direct
  5. 之后会生成Cloudreve可执行文件
    ***

    备注

    包体较大,完全解压后加上压缩包和环境依赖,请预留3G左右的空间
    如报错找不到gcc,执行apt install gcc -y,apt报错就同步一下软件源apt update再安装
    armv7的可以设置 export GOARM="7" 参考:https://www.learnhard.cn/articles/980.html

 

4G emmc盒子福音:如何避免使用一段时间后根目录爆满

这个教程是通用教程,理论使用各种Linux系统,需要自行查询本地情况,适配修改命令参数
需要本地化,请勿照搬
需要本地化,请勿照搬
需要本地化,请勿照搬

准备

  1. USB存储32G以内的,在Windows使用DiskGenius.exe格式为ext4或者fat32,使用gpt分区表,大容量128G或者硬盘盒的,划分双分区,分区前部划分20G格式化为etx4或者fat32,其他格式化为NTFS分区
  2. 分析当前根目录各个目录的占用情况,记录需要处理的目录。使用命令du -lh -d 1 /查看根目录各文件夹占用,找占用大的几个目录逐级分析下去。
  3. 查看当前系统的path目录,命令echo $PATH将结果中这些目录排除。

命令环境

  • USB存储中用于分担存储压力的目标分区挂载点为/media/sdb2,使用命令lsblk查看U盘挂载点
  • 需要迁移的目录为docker数据目录/var/lib/docker和web服务目录/var/www/html

操作步骤

操作目录、文件系统方式

  1. 创建目录
    mkdir /media/sdb2/backup  mkdir /media/sdb2/Date
  2. 停止docker等相关服务
    systemctl stop docker  ..........
  3. 迁移数据并备份
    rsync -avzP /var/lib/docker  /media/sdb2/Date/  rsync -avzP /var/www/html  /media/sdb2/Date/  mv /var/lib/docker  /media/sdb2/backup/  mv /var/www/html  /media/sdb2/backup/
    3.1 创建软连接方式映射目录
    ln -s /media/sdb2/Date/docker /var/lib/  ln -s /media/sdb2/Date/html /var/www/
    3.2 挂载目录方式
    mkdir /var/lib/docker  mkdir /var/www/html  mount --bind /media/sdb2/Date/docker /var/lib/docker  mount --bind /media/sdb2/Date/html /var/www/html  mount -a
  4. 重启docker等相关服务
    systemctl start docker  ..........

更改软件配置方式(docker为例)

  1. 修改配置默认路径
    在 EXECStart 后面添加--graph=/media/sdb2/Date/docker
    vim /usr/lib/systemd/system/docker.service  # ExecStart=/usr/bin/dockerd -H fd:// --containerd=/run/containerd/containerd.sock这一行后边添加下边内容,空格隔开。  --graph=/media/sdb2/Date/docker

    重启 docker
    systemctl daemon-reload  systemctl start docker
    查看 docker 数据存储目录
    docker info | grep "Docker Root Dir"  # 输出结果  Docker Root Dir: /media/sdb2/Date/docker

 

海思NAS的Ubuntu系统使用sata或u盘安装启动系统

1. 首先先通过blkid查看一下磁盘的信息
命令截图在此

root@hi3798model:~# blkid
/dev/mmcblk0p7: UUID="57f8f4bc-abf4-655f-bf67-946fc0f9f25b" TYPE="ext4"
/dev/mmcblk0p8: UUID="57f8f4bc-abf4-655f-bf67-946fc0f9f25b" TYPE="ext4"
/dev/mmcblk0p9: UUID="8b5b1a45-3487-4b05-a446-ec9e3fa5d1ed" TYPE="ext4"
/dev/sda: UUID="8b5b1a45-3487-4b05-a446-ec9e3fa5d1ed" TYPE="ext4"

/dev/mmcblk0p8中取出backup.gz文件拷贝到你的现有系统目录
2. 先创建一个要挂载的分区

mkdir /mnt/mm8

3. 然后挂载分区

mount /dev/mmcblk0p8 /mnt/mm8

4. 拷贝backup.gz到你的系统任意分区

cp /mnt/mm8/backup.gz /home/ubuntu

5. 然后用gunzip解压backup.gz文件

cd /home/ubuntu
gunzip backup.gz

6. 用命令写入挂载的u盘内

dd if=/home/ubuntu/backup-64 of=/dev/sda

7. 最后执行resize2fs一下

resize2fs /dev/sda

8. 在海思的HiTool工具内链接ttl终端 重新接入电源 一直按ctrl+c进入fastboot模式

执行printenv看一下参数

9. 然后执行如下操作

setenv bootargs 'bootargs=model=mv200 console=ttyAMA0,115200 root=/dev/sda rootfstype=ext4 rootwait blkdevparts=mmcblk0:1M(boot),1M(bootargs),4M(baseparam),4M(pqparam),4M(logo),40M(kernel),64M(busybox),512M(backup),-(ubuntu)'

主要是这一句root=/dev/sda

10. 最后再执行

saveenv

断电再开机 收工

PS:在此感谢神雕大神的指导


 

硬盘挂载固定挂载路径,解决只会自动挂载一个盘的问题

自动挂载是有一些使用问题的,一般两个usb口,如果挂一个盘,基本自动挂载没问题,但是如果挂载两个盘,就会出现四种情况,(两个盘,标记为盘1、盘2,两个挂载目录sda1、sdb1),1.盘1识别为'sda1'-挂载到sda1,2.盘1识别为'sdb1'--挂载到sda1。把两sda1换成sdb1,就是另外两种情况。你问盘2?把盘1相对的信息组合一下,就是盘2。
说了这么多,就是要表达,挂载盘时候它的挂载位置和信息是会变动的,如果要把个人云盘、WebDAV、samba共享等等服务完全放外置硬盘,一旦重启,硬盘挂载位置变化,之前的很多配置地址就完全错误了。这时候我们要固定每一个特定的盘,固定的挂载位置,甚至你可以有5-6个硬盘,每个盘交替插上配置服务。

只要配置过硬盘固定位置,即使之后很久再插上这个盘(没格式化,当初配置服务的文件夹没删),也能立刻响应。

配置过程也很简单,在挂载点/mnt/下,为每个需要用的盘配置一个特定的专属文件夹。然后设置一下/etc/fstab这个配置文件即可。可以使用UUID识别硬盘,硬盘的UUID基本是唯一的,同时固定它的挂载点,就能让每块硬盘不管什么时候插上,都能完全确定它的路径。

有人会问,群主能不能提前帮忙配制好?可惜,群主不可能帮我们配置好,因为每个人手里的硬盘UUID等信息不可能一样,要自己查找添加。

讲一下步骤:

  •  df 查看硬盘挂载情况
  • lsblk -l 查看盒子上所有硬盘的UUID等信息
  • mkdir /mnt/××× 自己有几个盘可以自定义几个文件夹
  • cd /mnt 移动到/mnt文件夹下
  • ls 查看所在文件夹下有哪些文件
  • echo "UUID=×××× /mnt/××× ext4(此处填挂载盘现在的文件系统,有fat32、ntfs等等) defaults 0 0" >>/etc/fstab 此命令是在/etc/fstab下写入硬盘固定的位置等信息,也可以直接Vim改/etc/fstab,但改之前建议先添加一条写入信息然后再改,让系统先生成自己系统盘相关信息。同时也可以提前备份一下,乱改可能会无法开机。

有网络教程 https://huaweicloud.csdn.net/63563c60d3efff3090b5baf5.html

关于/etc/fstab下如defaults 0 0配置的含义,有网络 教程
https://blog.csdn.net/youmatterhsp/article/details/83933158
https://blog.csdn.net/b7376811/article/details/1206075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