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就是先讲结果,再描述过程。
这样可以优先传递最重要、对方最关心的信息。
一般在向领导汇报、请求支持、紧急情况等场合比较适用。
比如,你想跟老板说某个项目需要延期两天完成。
但是先说了一堆延期的理由,听着给人的感觉像是在抱怨,也像在倾诉自己遇到的难题。
那老板就不知道你是单纯发泄情绪,还是想寻求帮助。
而他的时间又非常宝贵,所以可能会直接打断你,让你先说结论。
工作中,我们的价值,体现在提供的结论和方案上,而不是耗费的时间过程里。
在情绪的作用下,我们说出的话难免有失偏颇。
如果对话双方都是理智不多的人,那么很可能会就此互相埋怨或者互相指责,起不到沟通的作用。
所以如果真的想沟通,不妨先客观描述一下事情的经过。
也许那些让你纠结的点其实是不存在的。
想起之前跟一位朋友聊天的时候,中间聊的不是很愉快。
带着这股情绪,在接下来和他的对话中,我会先入为主,认为对方对我有意见,最后不欢而散。
实际上,把这个聊天对话给另外一个朋友看的时候,他说并没有感受到对方后来对你有什么敌意。
所以想要好好沟通,就先把事实放在前面,然后去处理情绪的问题。
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别人直接反驳自己,即便对方说的是正确的。
所以当需要否定或拒绝别人时,先给予理解和肯定,降低对方的防御心理,再委婉地提出不同意见或拒绝。
比如,当你有不同的意见时,不要直接说别人这个想法不行。
可以先对对方表示肯定,再提出方案中的问题,最后给出自己的建议。
很多人经常会说: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,心直口快,你不要介意。
实际上别人真的不会对他的刀子言语介意吗?
未必。
人都爱听好听的话,即使不对,也不要直接以绝对的语气反驳。
学会先给一颗糖,再递一杯药。
人们会拒绝苦药,却不会拒绝先甜后苦的关怀。
一流的沟通,不在于口若悬河,而在于表达的节奏和顺序。
顺序对了,逻辑就通了,人心也就顺了。
这3个顺序,你觉得哪个最实用呢?
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因为'说对话'而成功化解尴尬的经历,将说话的智慧传递下去!
0 comments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