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场里,开会是管理者最常做的事之一。有的管理者开一次会,能让团队统一思路、明确方向,问题迎刃而解;可有的管理者开一次会,不仅没解决问题,还让大家怨声载道—— 要么开会像 "走流程",要么议而不决,要么会后没人执行。
其实,开会这件事,最能看出一个人"会不会做管理"。低效能管理者的会议,满是 "无效痕迹";而高效能管理者的会议,每一分钟都在创造价值。从开会的状态,就能轻松判断一个管理者是否胜任,是否能带领团队走得远。
一、先看清:低效能管理者开会,逃不开这4 大特征
低效能管理者的会议,就像"鸡肋"—— 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,不仅浪费时间,还会消耗团队的积极性。他们开会,往往逃不开以下 4 个特征:
(一)文山会海:开会比干活多,时间全耗在"凑人数" 上
低效能管理者总觉得"开会 = 重视工作",不管大事小事,都要拉着所有人开个会。比如 "要发一条朋友圈宣传",要开个会讨论 "文案怎么写、配图选哪张";"客户提了个小需求",要开个会 "研究怎么回复";甚至 "下周要团建",也要开三次会 "讨论地点、时间、流程"。
比如有个部门经理,每周要开"周一部门例会、周三进度会、周五复盘会",还要参加 "公司高层会、跨部门协调会、项目对接会",一周下来,光开会就占了 30 多个小时,剩下的时间根本没法深入跟进工作。下属抱怨 "每天开会到下班,报表都没时间做",他却觉得 "不开会怎么能确保大家方向一致"—— 最后部门业绩没上去,员工离职率还变高了。
(二)议而不决:讨论半天没结论,问题还在原地打转
低效能管理者开会,最常见的场景是"讨论来讨论去,最后没个定论"。比如讨论 "要不要推出新的促销活动",有人说 "现在市场竞争激烈,该推",有人说 "公司预算不够,别推",管理者既不分析 "推的好处",也不评估 "不推的风险",而是说 "大家再想想,下次开会继续讨论";再比如讨论 "客户投诉该怎么处理",有人说 "给客户退款",有人说 "给客户送赠品",管理者没主见,只会说 "再听听其他人的意见",结果一个小时过去了,还是没确定 "到底该怎么做"。
这种"议而不决" 的会议,本质是管理者 "没能力做决策"—— 要么怕 "自己定的方案出错,被人指责",要么没 "分析问题、权衡利弊" 的能力,只能靠 "拖延" 来回避。可结果就是,问题一直没解决,拖到最后变成 "大麻烦";员工也失去耐心,觉得 "开会没用,纯粹浪费时间",下次再开会,要么 "不发言",要么 "随便应付"。
(三)决而不行:定了方案没人管,会议纪要成"废纸"
有的管理者开会,好不容易有了结论,可会后没人执行,定好的方案就像"空头支票"。
这种"决而不行" 的问题,根源是管理者 "没建立'会后执行'的机制"—— 既不 "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",也不 "跟踪进度",把 "开会定方案" 当成 "工作完成",却忘了 "方案落地才是关键"。最后,会议纪要变成 "废纸",定好的事变成 "空谈",团队越来越 "懒散",觉得 "就算定了方案,不执行也没事"。
(四)行而无果:执行了没反馈,不知道"做得好还是坏"
还有一种低效能会议,是"方案执行了,但没结果反馈"。比如团队按会议定的方案 "做了一场直播带货",直播结束后,管理者没问 "卖了多少货、有没有达到预期、哪里做得不好",而是 "不管不问";再比如客服组按改进方案 "优化了服务流程",管理者没查 "客户满意度有没有提升、投诉有没有减少",只是 "觉得应该有用"。
这种"行而无果" 的情况,是管理者 "没关注'结果'"—— 只在乎 "有没有执行",却不在乎 "执行得怎么样、有没有效果"。可如果不知道 "结果",就没法 "判断方案好不好、要不要调整",下次遇到类似问题,还是会 "走老路";员工也不知道 "自己做得对不对、有没有价值",慢慢失去 "把事做好" 的动力,只会 "按要求执行,不管结果如何"。
二、再对标: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永远盯着3 大目标
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从不是"为了开会而开会",而是 "带着明确目标开",每一次会议都要实现以下 3 个目标中的至少一个,否则就不开。
(一)目标一:统一思维—— 让所有人 "想一块去"
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第一个目标就是"统一思维",让所有人对 "目标、方向、重点" 有一致的认知。
比如做一个新产品推广,高效能管理者会开会明确:"咱们的核心目标是'3 个月内让目标用户认知度达到 40%',重点要放在'短视频和社群推广'上,暂时不考虑线下活动,因为线下成本高、覆盖人群有限。" 然后会让每个人说说 "对这个目标和重点的理解",如果有人觉得 "线下活动能快速提升认知度",管理者会解释 "现在咱们的预算有限,线下活动投入产出比低,等后续有预算了再考虑",直到所有人都认同 "先做短视频和社群推广",会议才进入下一步。
这样一来,后续工作中,没人会"擅自加线下活动",也没人会 "纠结'该做 A 还是该做 B'",所有人都朝着 "同一个方向" 努力,效率自然高。
(二)目标二:协调行动—— 让所有人 "步调一致"
就算思维统一了,如果"行动不协调",也会出问题:比如运营组做好了推广素材,市场组没及时发;技术组改好了产品功能,客服组不知道,没法跟客户解释。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第二个目标就是 "协调行动",明确 "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,需要谁配合",避免 "各自为战"。
每个任务都明确"责任人、时间节点、需要的配合",会后所有人都知道 "自己该干什么、什么时候干、要跟谁配合",不会出现 "等别人、靠别人" 的情况,行动自然协调。
(三)目标三:解决问题—— 让 "卡住的事" 有进展
团队推进工作时,总会遇到"卡住的问题":比如 "用户反馈产品 bug 多""推广效果没达到预期""跨部门合作不顺畅"。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第三个目标就是 "解决问题",针对 "卡住的事",找到 "原因和办法",让工作重新推进。
比如用户反馈"产品 bug 多",管理者会开会:先让测试组说 "最近发现了哪些高频 bug,是什么原因导致的",再让技术组说 "修复这些 bug 需要多久,有没有困难",如果技术组说 "有 2 个 bug 需要外部技术支持,得等 3 天",管理者会问 "能不能先修复其他 bug,同时跟进外部支持,3 天后优先修复这 2 个 bug",最后明确 "测试组每天跟技术组同步 bug 修复进度,5 天内完成所有高频 bug 修复"。
会议结束后,"产品 bug 多" 的问题有了 "明确的解决步骤和时间",不会再 "卡着不动"。高效能管理者的会议,从来不是 "吐槽问题",而是 "解决问题",每次开会至少要解决 1-2 个 "卡住的事"。
三、学方法: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坚守5 项原则
知道了开会的目标,还要有"正确的原则" 来落地。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永远坚守以下 5 项原则,确保会议高效、不浪费时间。
(一)原则1:能不开就不开,仅在必要时开会
高效能管理者从不"滥用会议",他们会先判断 "这件事要不要开会":如果 "发个消息就能说清楚",比如 "通知下周团建时间",就不开会;如果 "一个人就能决定",比如 "审批一个小预算",就不开会;如果 "需要多人讨论、统一意见或解决问题",比如 "定推广方案、解决跨部门矛盾",才开会。
"能不开就不开",核心是 "珍惜时间"—— 管理者的时间宝贵,员工的时间更宝贵,把时间花在 "真正需要开会的事" 上,才是对团队负责。
(二)原则2:能开小会就不开大会,只邀请必要参与者
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不会"凑人数",而是 "谁需要参与,就邀请谁":如果是 "技术组内部的 bug 修复问题",就只邀请技术组和测试组的人;如果是 "销售组的客户对接问题",就只邀请销售和客服组的人;只有 "全公司都要参与的事",比如 "年度目标发布",才开大会。
"能开小会就不开大会",核心是 "聚焦"—— 人越少,越容易达成共识,越不容易跑题,会议效果越好。
(三)原则3:必须准时,包括开始与结束
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最看重"准时":不仅自己准时到,还要求所有人准时到;不仅准时开始,还会准时结束,绝不拖延。
准时开始,是"尊重准时到的人",不让 "迟到的人" 浪费大家的时间;准时结束,是 "尊重所有人的时间",不让会议 "无限拖延",影响后续工作。久而久之,团队会形成 "准时" 的习惯,没人再迟到,会议也能按计划推进。
(四)原则4:必须重视结果,避免议而不决、决而不行
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全程盯着"结果":讨论问题时,会引导大家 "聚焦解决方案",而不是 "纠结原因";定方案时,会明确 "责任人、时间节点",避免 "议而不决";会后会 "跟踪进度",确保 "决而不行"。
"重视结果",核心是 "不做无用功"—— 开会不是 "聊聊天、表表态",而是 "要拿出能落地的方案,确保方案能执行",这样会议才有价值。
(五)原则5:会后有跟踪,下次会前有复盘
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从不是"开完就忘",而是 "会后跟踪、会前复盘":会后会把 "会议纪要" 发给所有人,明确 "任务、责任人、时间节点",然后定期跟踪 "任务进度",如果有人没按时完成,会问原因、帮着解决;下次开会前,会先 "复盘上次会议定的任务":"哪些完成了,效果怎么样;哪些没完成,为什么;需要怎么调整"。
"会后跟踪、会前复盘",能让 "会议定的事" 真正落地,也能从 "结果" 中总结经验,避免 "重复犯错",让后续会议越来越高效。
四、避坑点: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牢记5 不方针
除了原则,还要避开"坑"。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会牢记 "5 不方针",不做 "浪费时间、没意义" 的事。
(一)方针1:开会不务虚 —— 不聊 "假大空" 的话题
低效能管理者开会,总喜欢聊"假大空" 的话。"不务虚",核心是 "聚焦具体"—— 开会只聊 "能落地、能执行" 的事,不浪费时间在 "喊口号、画大饼" 上。
(二)方针2:不讨论细节 —— 细节留给 "责任人" 会后解决
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不会在"细节" 上纠缠:比如讨论 "做短视频推广",不会在会上讨论 "视频的背景音乐选哪首、字幕用什么颜色",这些细节会让 "责任人" 会后自己定,或者小范围讨论;会上只定 "大方向"。
"不讨论细节",核心是 "抓大放小"—— 管理者要管 "方向和结果",细节交给 "专业的人" 去处理,这样才能提高会议效率,也能让团队成员更有 "参与感和责任感"。
(三)方针3:不抱怨诉苦 —— 只说 "问题",不说 "情绪"
低效能管理者开会,总有人"抱怨诉苦":比如销售说 "客户太难搞了,根本没法沟通",客服说 "每天接那么多投诉,太累了",技术说 "需求改来改去,没法做"—— 满是负面情绪,却没人说 "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"。而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绝不允许 "抱怨诉苦",要求所有人 "只说具体问题,不说情绪,更要提解决思路"。
"不抱怨诉苦",核心是 "聚焦解决问题"—— 负面情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,只会传染给其他人,让会议氛围变得压抑。只有 "客观说问题、主动想办法",才能让会议有价值,让问题有进展。
(四)方针4:不搞一言堂 —— 鼓励 "多发言",但 "不跑偏"
有的管理者开会,喜欢"自己说,别人听":全程自己讲 "要做什么、该怎么做",不给下属发言的机会,就算下属有不同想法,也不让说 —— 这就是 "一言堂"。而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从不搞 "一言堂",会主动鼓励下属 "多发言、提想法",但会把控 "方向,不让讨论跑偏"。
"不搞一言堂",核心是 "集思广益"—— 团队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验和视角,多听他们的想法,能让方案更完善;但同时要 "把控方向",不让讨论偏离 "核心目标",避免 "为了争论而争论"。
(五)方针5:不跑题 —— 用 "议程" 把讨论拉回正轨
低效能管理者开会,最容易"跑题":本来讨论 "推广方案",聊着聊着就说到 "上次团建去哪里玩",再聊着聊着就说到 "最近的热门电视剧",一个小时过去了,还没回到 "推广方案" 上。而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会提前定 "议程",并严格按议程推进,一旦有人跑题,就及时把讨论拉回正轨。
"不跑题",核心是 "守规矩"—— 议程就像 "会议的导航",能确保会议不偏离 "目标",不浪费时间。只有严格按议程推进,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 "该做的事",让会议高效。
五、抓顺序: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按4 大内容顺序推进
除了原则和方针,"开会的内容顺序" 也很重要。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会按 "先扬后抑、先问题后方案、先总结后布置" 的逻辑,遵循 4 大内容顺序,让会议氛围更融洽,讨论更高效。
(一)顺序1:表扬好的方面 —— 先给团队 "打气"
很多管理者开会,一上来就"批评问题",比如 "上周销售额没达标,你们怎么搞的""客户投诉又增加了,客服组要反思"—— 这样很容易让团队成员 "没底气",后面讨论问题时,要么 "不敢发言",要么 "抵触改进"。而高效能管理者开会,会先 "表扬好的方面",肯定团队的努力和成果,给团队 "打气"。
先表扬,能让团队成员感受到"自己的努力被看到、被认可",情绪更积极,后面讨论问题时,也更愿意 "正视问题、主动改进",而不是 "抵触或敷衍"。
(二)顺序2:找出存在的问题 —— 客观 "摆问题",不 "追责"
表扬之后,高效能管理者会"客观找出存在的问题",但不会 "追责",比如 "谁没做好、谁该负责",而是 "就事论事",分析 "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,影响了目标达成"。
(三)顺序3:提出改进措施 —— 群策群力,定 "可落地的办法"
找出问题后,高效能管理者会引导团队"提出改进措施",不是 "自己定办法,让下属执行",而是 "群策群力",让每个部门、每个成员都参与进来,定 "可落地的办法"。
群策群力定的改进措施,不仅"更贴合实际",还能让团队成员 "更有执行力"—— 因为 "这是自己参与定的办法,不是领导强加的"。
(四)顺序4:布置下一步工作 —— 明确 "谁做、何时做、怎么做"
最后,高效能管理者会"布置下一步工作",把 "改进措施" 转化为 "具体的任务",明确 "谁来做、什么时候做、怎么做、需要谁配合",确保 "每个任务都有人管、有时间节点、有执行标准"。
明确布置下一步工作,能让团队成员"清楚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",不会出现 "不知道做什么、该怎么做" 的情况,确保 "改进措施能落地,问题能解决"。
六、最后总结:开会,是管理者的"管理照妖镜"
开会这件事,看似简单,却藏着管理者的"管理能力":低效能管理者把会议开成 "文山会海""议而不决" 的 "无效会",浪费时间、消耗团队;高效能管理者把会议开成 "统一思维、协调行动、解决问题" 的 "高效会",创造价值、激活团队。
一个管理者能不能做管理,不用看他"说了多少漂亮话""定了多少宏大目标",只要看他 "怎么开会":看他会不会 "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",会不会 "带着目标开会",会不会 "坚守原则、避开坑",会不会 "按合理顺序推进会议"。
职场里,优秀的管理者,从不是"会开会",而是 "会通过开会,让团队更高效、更有战斗力"。毕竟,开会不是目的,让团队把事做好、把目标达成,才是管理的终极目标。而能做到这一点的管理者,才是真正 "会做管理" 的人。
0 comments:
发表评论